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5集课程复讲 |
邱春雪学长 |
|
尊敬的各位老师,各位学长,大家好。
1.我们行善发挥仁爱之心的对象包含哪些?
“泛爱众”,也提到孩子的这一份爱心,仁厚之心可以从孝顺父母推衍到敬一切人的父母、亲属;再延伸到对各行各业的尊重,尊重他们的付出、他们的辛劳;也要爱护很多属于社会比较弱势的团体,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”。 当我们是带着孩子一起去行善,那绝对又长养了他这一颗仁厚之心。那我们在做善事的前提,一定要把家庭照顾好,不能出来做好事,然后家里乱成一团,这样可能就会有副作用。所以先要修身然后齐家,齐了家才能够发挥影响力去治国、去影响社会,所以这个次第我们也要谨慎去对待。 除了弱势团体要尊重,坏人也要爱。不管对方是多么恶的人,只要我们有善心,只要我们有德行,都能够慢慢唤醒他的良知,那假如我们去攻击他,可能会两败俱伤,所谓“扬人恶,即是恶;疾之甚,祸且作”,很有可能他会恼羞成怒就不好。一个人之所以会误入歧途是他的人生过程没有遇到真正爱护他的人,所以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,我们要去同情。 一个政府领导人真有心做善事,那就有非常非常多的人呆以得大的利益。只要有好官出来,就会有好的社会风气。 在这个时代,只要你想做善事,一定会有人来帮助你,所谓“人有善愿,天必从之”,所以面对恶人,我们也引导孩子要先把自己演好,自然而然可以去感化他人,那孩子有这样的态度,他就常保一种对人和善的态度,就不至于跟人起冲突。 除了人要爱,动物也要爱护,因为动物跟我们一样都有灵知、都有感觉,它也会痛,它也会伤心、也会难过。 白居易的诗,“莫道群生性命微,一般骨肉一般皮,劝君莫打枝头鸟,子在巢中望线归”。所以我们对于动物也要有那一分同理之心,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、自己的好恶而去拆散动物的家庭。 不只动物需要我们关怀,植物也跟我们是一体的,都在这个地球的生命共同体之中。“一真一切真”,这个一就是一个人的存心,他的恭敬、他的真诚假如是已经内化在心里,他表现出来的行为自然都是恭敬真诚。 因为人不尊重植物,所以产生了非常多的问题,比方说每一次下雨都会发生土石流。 人要好好来思考,跟大自然是共存的,我们能够保护它们就可以共存共荣,我们假如伤害它们,绝对是两败俱伤。 人不可以短视近利,一定要从对人的关怀,再扩展到对一切万物的尊重,而当我们懂得对万物尊重,也教给我们的下一代懂得尊重所有的生命,也长养了孩子的仁慈之心,而当下一代有仁慈之心,谁的受益最大?那当然是他的父母、家庭,所以人要明理,不明理可能会做出很多让自己一生后悔的事情,所以要“泛爱众”。 “凡是人,皆须爱,天同覆,地同载”,所以我们都是生存在同一个地球、同一个天地之间,应该要休戚与共。能够爱护所有的万物,就是力行孝悌之道。
2.君子受到别人的尊重敬仰是因为哪些特质?
“才大者,望自大,人所服,非言大”,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,他的声望也会自然而然传扬开来;“人所服,非言大”,一个人的才华绝对不是自己在那里夸大,在那里炫耀,而是因为才华让人家打从心里佩服 ,而这个“才”绝对都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,有德行,他所学的才华都是在一个目的出发,能够利益家庭、利益社会,所以他这一些才华一定会让人佩服、让人受益,大家会对他很服气,绝对不是说拿了这个才华只为了一已之利,那就不可能赢得他的尊重。
3.何谓三种布施?哪一种布施是根本解决一个人的问题?
当一个人他去教导别人,把他的这些经验告诉他,是用劳力、是用经验,所以就做到了内财布施。再来,因为在指导别人的过程,自己也做了法布施,所以聪明智慧也日渐增长。因为你告诉他这些方法,他可能往后可以用在他的工作、用在他的家庭生活,那他就不会因为没学到一些好方法,而搞得手忙脚乱。而当我们把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予了他,他有所成长了,就能够安定一个家庭,所以这也属于无畏布施。 其实当一个人做法布施的时候,同时具足三种布施。而且法布施是根本解决一个人的问题。最根本的帮助一个人,还是要让他接受正确的教育,从思想观念去改正,生命才能根本解决问题。所以我们也要告诉孩子,“已有能,勿自私“,量大福才会大。
4.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云:“见富贵而生谄容者,最可耻;遇贫穷而作骄态者,贱莫甚”是什么意思? “见富贵而生谄容者“,看到有钱人就巴结的人,见富贵而生谄容者,最可耻,最让人家看了很不舒服 ,真是丢脸!“遇贫穷”,看到穷人,“而作骄态者,贱莫甚”,看到贫穷人就摆一付很了不得的样子,去欺压别人,那是贱莫甚,虽然他有钱,但是他的行为并不高尚,而是很卑下的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